澳门赌场

图片

您的位置:首页 > 第二届学部学术年会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专题性学术报告会召开

6月8日下午,学部学术年会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学术报告会在京西宾馆举行,2009年当选为澳门赌场院士的尚永丰、隋森芳、侯凡凡、林鸿宣、庄文颖分别作了专题学术报告。林其谁院士主持了报告会。

尚永丰院士在《Epigenetics and Cancer》的报告中介绍了表观遗传机制是动物正常发育和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的维护所必需的。表观遗传机制的异常可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和肿瘤的发生。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是遗传的变异所致,但近年来的研究清楚地表明:遗传因素和表观遗传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表观遗传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非编码RNA的异常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全基因组表观遗传谱式的改变已成为肿瘤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隋森芳院士在《寡聚结构变化与DegP蛋白酶的激活》的报告中提到,DegP是研究蛋白质质量控制机制的一种典型样品。DegP同源蛋白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生物种类中,它们的功能可能是参与细胞的胁迫反应。为阐明DegP的激活机制,获得DegP-底物蛋白复合体的结构至关重要。研究组利用高分辨冷冻电子显微技术和单颗粒三维结构重构技术获得了DegP-底物复合体的两种结构,这两种复合体具有由三聚体通过侧向相互作用组装成的规则笼形结构,而明显区别于由两个三聚体面对面结合形成的六聚体。课题组又利用冷冻电子显微技术和单颗粒三维结构重构技术获得了DegP在膜上的结构,发现DegP蛋白可以与E.coli膜发生相互作用并自发组装成具有四次和五次对称性的碗状寡聚结构,这些碗状结构也是由三聚体通过侧向相互作用组装而成,但明显区别于溶液中由底物诱导形成的规则笼形结构。研究组分别获得DegP在溶液中由底物诱导形成的具有12-聚体和24-聚体的笼形结构及在膜上形成的具有12-聚体和15-聚体的碗状结构。功能的实验表明这两类寡聚结构的形成伴随着DegP发挥分子伴侣和蛋白酶活性而出现。然而,膜上DegP碗状结构呈现更高的蛋白酶活性但较低的分子伴侣活性。基于结构与功能的实验结果,研究组提出了一个全新的DegP通过寡聚结构的转变调节其分子伴侣和蛋白酶活性的模型。这一寡聚结构转变过程的发现是理解DegP激活机制的重要进展。

侯凡凡院士在题为《推广循证医学,为医疗卫生决策提供证据》的报告中介绍了循证医学研究在现代临床实践和医疗卫生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遵循现有最好的科学证据进行临床实践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医疗服务供不应求困境的重要举措。作为例证,侯院士报告了近十年他们完成的一系列有关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进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决策提供了新证据。其中1999年展开的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治疗晚期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ESBARI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研究结果首次证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有效,安全地降低晚期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风险,使第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减退的速度减慢1倍以上。这项研究“这项研究改变了晚期慢性肾脏病禁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的传统理念”,为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脏保护治疗提供了新策略,被美国内科学年报列为近年对内科和肾脏病临床治疗实践最重要的研究之一。2002年展开的“抗蛋白尿剂量的RAS抑制剂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保护作用”研究(ROAD研究)进一步针对肾功能不全患者RAS抑制剂治疗的剂量和种类进行了研究。这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终点分析设盲的临床研究首次证实,根据降蛋白尿的效应增加RAS抑制剂的剂量能有效地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两类RAS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的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具有同等肾脏保护疗效。为了进一步提高肾脏保护疗效,2009年启动的“联合应用RAS抑制剂治疗晚期慢性肾脏病”的研究(SDBRAS)将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非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保护疗效和安全性,为合理应用RAS抑制剂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新证据。侯院士提到,这些研究及其对临床实践产生的影响是一个范例,表明根据临床研究提供的证据进行医疗实践将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将科学知识和信息转化成卫生资源。

林鸿宣院士在题为《水稻重要性状遗传机理研究》的报告中提出,改良农作物的产量、抗逆性状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研究课题。然而,由于常规育种方法效率较低、存在技术瓶颈问题,而建立在作物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基础上的分子设计育种与传统育种方法的相互结合,将成为作物品种改良的重要有效手段。通过分离克隆大量重要功能基因和调控因子,系统深入阐明作物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机理将有助于提高作物育种效率,但该工作难度较大,因为这些重要性状是由多个数量性状基因(QTL)控制、遗传机理复杂,还有许多科学问题等待揭示。林院士的研究组多年来以水稻作为主要研究材料,开展控制水稻抗逆(耐盐、抗旱)、产量相关性状的QTL(或基因)的分离克隆研究、进而了解这些性状的分子遗传机理,为作物分子育种提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新基因和理论基础。林院士研究组的主要研究结果有水稻抗逆性状分子遗传机理研究(包括水稻耐盐QTL的定位克隆与遗传机理研究、水稻耐盐基因OsHAL3的新功能研究、水稻抗旱耐盐基因DST的定位克隆与功能研究)和水稻产量性状分子遗传机理研究(包括水稻粒重QTL的定位克隆与遗传机理研究及水稻株型驯化的遗传调控机理研究)。

庄文颖院士在《我国丛赤壳类真菌系统分类研究》的报告中提到我国对丛赤壳类真菌的研究始于1929年。近年来,现代分类学观点被采纳,分类学和命名方面的问题被逐步清理,将形态解剖学特征、真菌有性型-无性型关联、培养特性、单基因和多基因分析等方法有机结合,已发现丛赤壳类真菌的新种24个,发现新属1个,建立新组合9个,对丛赤壳科部分属的概念进行订正。迄今,我国已知该类群22属109种,这为《中国真菌志 - 丛赤壳科、生赤壳科》一卷的编研打下了坚实基础,充分揭示了该类群在我国的物种丰富程度,全面更新了对其物种多样性的认知,为资源的发掘利用及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材料和科学依据。研究组利用多年来在丛赤壳科分类研究的丰富积累,选择了4个候选基因片段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各个基因片段进行了筛选与评价,首次提出了适用于该类群的、行之有效的DNA条形码序列片段。

尚永丰院士作“Epigenetics and Cancer”报告

隋森芳院士作“寡聚结构变化与DegP蛋白酶的激活”报告

侯凡凡院士作“推广循证医学,为医疗卫生决策提供证据”报告

林鸿宣院士作“水稻重要性状遗传机理研究”报告

庄文颖院士作“我国丛赤壳类真菌系统分类研究”报告

 
© 1996 - 2010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